我国《刑法》中所规定的刑罚的概念一般是指行为人因为触犯刑法,而受到国家机关实行的处分。特征主要是:权威性、法定性、特定性、强制性。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,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来量刑。法律依据:《刑法》第三十二条
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。
第三十三条
主刑的种类如下:
(一)管制;
(二)拘役;
(三)有期徒刑;
(四)无期徒刑;
(五)死刑。
第三十四条
附加刑的种类如下:
(一)罚金;
(二)剥夺政治权利;
(三)没收财产。
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。
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犯罪概念是:对犯罪各种内在、外在特征的高度、准确的概括,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、简要的说明。犯罪特征:
1、危害性,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,是犯罪的基本特征;
2、违法性,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,是对犯罪行为的否定的法律评价;
3、侵害性,法益侵害性是指对于刑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侵害;
4、惩罚性。法律依据:《刑法》第十三条
一切危害国家主权、领土完整和安全,分裂国家、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,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,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,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,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、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,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,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,都是犯罪,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,不认为是犯罪。
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犯罪构成的概念如下:
1、作为犯罪概念基本特征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,也是犯罪构成的基本特征;
2、犯罪构成又是犯罪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具体化,它通过一系列主客观要件具体而明确地体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,同时使犯罪概念的法律特征得以具体化,反映出犯罪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。
构成犯罪的依据是什么:
1、犯罪主体,即自然人或单位;
2、犯罪客体,即指某种刑法保护的法益;
3、主观要件,即故意或过失;
4、客观要件,即行为人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。
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十三条法律依据: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十三条
【犯罪概念】一切危害国家主权、领土完整和安全,分裂国家、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,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,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,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,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、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,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,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,都是犯罪,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,不认为是犯罪。